Archives for : 读书

第1491天:一个人坐火车的好处是啃了一本书

今天在火车上看完了《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有这么一段很提神,这也是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

对一些把任何内容都同等重视的读者来说,这样的书还是一团迷雾。他们在阅读时不管是快或慢,都以同样的速度阅读全书。而这通常也意味着所有的内容都不太重要。

细细品味一下,这段真是博大精深。

重视每一个字,就意味着每一个字都不重要。

同样的,当个人的或者公司的每件事都把优先级排得很高,那意味着没有一件事是真正高优先级的。

还有一段也很提神,和作者共鸣了。

我以前读书都是碎片时间读,发现那样效率极低。今天有大段时间读,读着读着发现还是要一口气读完。

但是好奇怎么这本书的作者没有提到这一点,我很想看到作者有写这点,以便验证我的体会。

直到看到这一页。

阅读故事书的第一个建议是:快读,并且全心全意地读。理想上来说,一个故事应该一口气读完,但是对忙碌的人来说,要一口气读完长篇小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不过,要达到这个理想,最接近的方法就是将阅读一篇好故事的时间压缩到合理的长度。否则你可能会忘了其间发生的事情,也会漏掉一些完整的情节,最后不知道自己在读的是什么了。

共鸣共鸣,这真是主动阅读了。

第61天:睡前看书

打算今年开始晚上睡前不敲代码了,改成看书。

昨晚试了下,感觉还不错。等娃睡了就坐床边看。

但是看书会有一个问题,犯困。

忽然想起围棋。于是下几局九路,立马来精神。

以前手机上这个围棋 APP 真是又爱又恨。手痒了装起来猛玩一两小时,过把瘾就卸了,玩多了费时间,而且睡前下棋太影响睡眠。

现在终于找到了正确姿势,下棋和看书真是好搭档。

看书犯困,下棋提神,结合起来就能互补。看困了下棋,不困了继续看书,再看困了就睡。

爱上另一款手游

多年以来,一直以为自己这辈子只会钟情一款手游,部落冲突。

不过最近两个月深入玩了另一款手游,发现还挺有意思。

其实在 6 月份就接触这款手游了,当时报着试试看的心情,浅尝了半个月就抛到了一边,觉得不适合自己。当然也没有完全放弃,只是没那么关注了,偶尔会关注下。

到了 11 月,看到一条新闻,长安汽车和华为、宁德时代合作。有一根神经受到强烈刺激,掏出手机就玩上了。因为前面错过了比亚迪,在犹豫的时候没上车,给自己上了一课。

11 月和 12 月,猛玩了两个月,发现这款手游真的很有意思。

罗杰同学推荐了三本书,买来翻翻。很多年来再次买纸质书学习。感谢罗杰。

20201228

这几本漫画历史书不错

WechatIMG5

最近在看这几本书,很有意思,看漫画了解历史。

分心是一种病

IMG_2742

(图:《分心不是我的错》)

在得到上看了《分心不是我的错》解读版,放下了我 30 多年的困惑。

健康非常识

IMG_2693

(图:准备开讲了)

春节基本只做了三件事,带小孩、玩 COC、看得到,整理了几条和健康相关的非常识,这个“非”,指的是一些本来常人都知道的常识,其实是错误的。今天下午给技术部的小伙伴做了分享。世界很奇妙,大家都认为对的,其实不一定对;大家都认为错的,其实也不一定错。

《健康非常识》 keynote 下载:http://www.zhugao.net/wp-content/uploads/2017/health_you_dont_know.key

《失控》作者提出的七条生活建议

IMG_0775

(图:买个二阶给卡卡玩)

去年硬啃了《失控》这本书,最后基本没怎么看明白。昨晚在得到上看到有这本书的音频解读,半小时听下来,得出一个体会,读完一本书之后,再去听一下解读,那可能才算真的读完一本书。

作者提出的七条生活建议:

1、别去控制别人

去中心化的社会结构关系已经成为趋势,别想着再去控制别人,控制这事已经过时了。

2、连接才是王道

单个进化体的价值,由他和这个系统连接的数量和质量来决定。

3、什么都要先跑起来

人类社会变得越来越像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不再有对错之分。而个体的适应性则变得更重要,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先跑起来。

4、要成为专业人才

未来是一个没有全才的世代,大家需要相互协作组成一个整体,所以掌握一个属于你的核心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5、胜者越来越通吃

在一个高度连接、高速运转的社会里,一旦你顺应趋势又方法正确,那你的领先速度会变得非常快,将更容易进入爆发式的增长模式。

6、边界最精彩

传统的机会存在于核心区的认识可能要被颠覆,未来拥有更多机会的地带将是边界区域,也就是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边缘地带。未来的创新往往将会从行业与行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激烈碰撞中产生。

7、你要活得更像人

未来,机械性的、纪律性、重复性的事情将会被机器取代。我们需要让自己做更感性,人情味更浓的事情。

听听不同的声音

IMG_0039

(图:小区里的路灯)

前段时间读完《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英文名《Rework》,书中有一些理念和平常外界所灌输的不太一样,甚至有不少是相反的。听多了一种声音难免让人思维变得狭隘,还是要时不时听听不同的声音,这叫自我洗脑。今天回头翻了下笔记,分享几公斤强力洗脑剂。

大公司 Vs 小公司

国内大多数创业公司的目标都是把公司做大,殊不知当公司变强后,把公司保持在“小”的状态似乎比做“大”更有挑战。

  • 我们(朱高注:37signals)刻意把自己做成一家小公司,只为小企业和小团队开发软件,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完成工作。目前全球有超过300万人在使用我们的产品。
  • 为什么人们总把扩张当做奋斗目标?除了满足虚荣心外,“大”还有什么好处?选择并保持合适的规模又有何不妥?
  • 也许你的公司的最佳规模就是5个人,也可能是40个人,也可能是200个人。也没准只要你一个人加一台笔记本电脑就成。不要提前幻想自己要做到多大规模,要慢慢发展,走一步看一步——时机未到就大肆拉人入伙的做法使很多公司走上了绝路。同时还应该避免井喷式成长——这会使你扩张过头,错过最佳规模。
  • 小公司并不只是一块跳板。小公司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目标。

哪来的从错误中学习

  • 一种普遍的错误认知是:人要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你到底能从错误中学到什么?你能学到的只是不再重蹈覆辙,但这有什么意义呢?你还是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 失败并不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一份来自哈佛商学院的研究报告表明,那些已经成功的企业家们再创辉煌的可能性远比常人大得多(他们今后创办公司的成功率为34%)。而那些初次创业就失败的企业家们继续创业的成功率则与初次创业者一样:只有23%。首战失利的人的成功概率并不比那些从未尝试过的新人高。成功是一种极具现实价值的宝贵经验。

计划即瞎猜

  • 除非你是个预言家,否则那些所谓长期商业计划就是痴人说梦。
  • 这并不是说你应该无视未来,或者不应该对未来的挑战作未雨绸缪的准备。预防练习总是值得去做的。只是不要觉得自己必须把这些问题白纸黑字地写出来,或者为此纠结不休。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不会再去多看一眼自己长篇大论写下的计划,篇幅庞大的计划书最终都会成为文件柜里的化石。
  • 放下你的臆测吧,现在就决定你这周要做什么,不必去管全年的计划。

工作狂

  • 工作狂的存在使那些不以加班为乐的员工感到无所适从。在工作狂扎堆的企业环境里,就连“按时上下班”都让人觉得是一种无理要求了。这种文化令正常工作的员工心怀愧疚、士气低落。不仅如此,人们还会因此陷入一种“跟风”状态——每个人都在义务加班,根本就不管到底有没有生产力。

破釜沉舟

  • 当你怀着被收购的想法去创业时,你强调的重点就是错误的。你关注的是谁会来收购你,而不是如何让客户喜欢上你。为这种事情去操心简直就是大错特错。
  • 我们常常听说有些老板卖掉了自己的公司,退休六个月后,又重返市场继续战斗。他们怀念那些已经失去的东西。而且,他们再次创办的企业,往往都不如第一次创办的好。

会议有毒

  • 如果你觉得你们“必须”聚在一起讨论些事情,那么请坚持以下几条简单的原则,让会议变得更有效率:
    • 放一个闹钟,当闹钟响起时,会议结束。散会!
    • 与会人员尽量精简。
    • 议程尽量明晰。
    • 从明确的问题开始讨论。
    • 不要去会议室,就在出现问题的地点开会,直面现实,提出切合实际的改进建议。
    • 以明确的解决方案结束会议,并安排好由谁负责实施。

速战速决

  • 激情来自于做出东西来让人使用。所以,不要等太久——否则,你的激情会被扼杀掉。如果实在躲不掉周期很长的项目,那就试着每周抽出一天时间来(每两周抽出一天也可以)为阶段性的小胜利来庆祝一下,制造一点儿激情。小胜利能让你欢欣鼓舞,能给你周围的人带来好消息。既能鼓足团队干劲,也能让客户有所惦记。

不要逞英雄

  • 如果你已经在不值得做的事情上浪费了很多时间,那就赶快走开。失去的时间是再也找不回来了。现在最糟糕的事莫过于继续浪费时间。

该睡觉时就睡觉

  • 缺少睡眠的人是难以有创意的。当你的大脑处于半休眠状态时,它会偏爱那些不费力的工作,比如看看闲杂书籍之类。困倦的人往往会失去迎战困难的动力。

养成对客户说“不”的习惯

  • 人们很少会因为拒绝而后悔,却常常宁愿自己当初没有答应别人。

不必逐字记下客户需求

  • 你应该怎样跟踪、了解客户的需求?完全不必!倾听,然后忘掉他们说的话就行了。这可不是开玩笑!你根本不需要用电子表格、数据库或录入系统去记录这些东西。真正有意义的需求,客户会一次又一次地跟在你屁股后面提出来。你根本就不可能忘记。你的客户就是你的记事本,他们会反复提醒你,会展示给你哪些事情是真正需要去考虑的。

头脑发热不等于当务之急

  • 所以,首先要把你的伟大想法冷却一下。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出所有伟大的创意,让自己激情澎湃一把,但是不要轻举妄动。把它们都写下来,然后放上几天,再用冷静下来的思路去为它们安排优先顺序吧。

如何道歉

  • 最糟糕的一种就是非道歉式的道歉,它听起来像是在道歉,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接受人们的指责。例如,“如果让您感到失望,我们非常遗憾”,或“如果您觉得我们没有达到您的要求,非常抱歉”诸如此类的话语。
  • 一句真诚的道歉,是要承担责任的。这里面不能附加任何“如果”之类的条件。道歉时要详细解释发生的一切,要说明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道歉就是要找到一个办法去纠正错误。

文化不是由谁创造的

  • 你创造不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自然生成的。这就是新公司往往没有企业文化的原因。企业文化是一贯行为的副产品。如果你鼓励人们去分享,那么分享就会成为你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你回报他人的信任,那么信任就会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你善待客户,那么善待客户也会成为你的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是行为,不是语言。

员工不止13岁

  • 当你把员工当孩子看时,人们就会像孩子一样行事。然而很多公司以及经理人正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员工的。员工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须向上申请以求批准。当公司里事事都要上报审批时,你就创造出了一种无脑文化。你成功地制造出了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对立关系,这种关系在咆哮着:“我不相信你!”
  • 瞧瞧,你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要求人们一天8小时分秒不差地全在工作,那只是个传说。他们可能会在办公室里待满8小时,但是他们不会真正一直工作8小时。人们需要开开小差,这有助于打破整日的枯燥单调。花一点点时间上上YouTube或Facebook不会失去什么。
  •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你要花多少时间和金钱来监管员工。你很快就会意识到:对员工的不信任才是最大的开销。

5点准时放人

  • 很多公司心目中理想的员工是:20多岁,没有业余生活,一天工作14小时,在办公桌下打地铺过夜也不会崩溃的那种。但是,如果办公室里全是这种疯狂的夜猫子,似乎也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美好。这让你糟糕的管理能力侥幸蒙混过关,制造出了一个“这是我们能与竞争对手抗衡的唯一办法”的歪理邪说。你需要的不是工作得更久,而是工作得更高效。
  • 你需要忙忙碌碌的人、需要有业余生活的人、需要关注好几件事情的人。你不能期望工作成为一个人生命的全部 —— 至少你不愿意长期和这样的人共处。

发出你的心声

  • 生意人虚张声势的时候会给人什么感觉?都是些僵硬的措辞、官方的腔调、虚伪的友善、法律术语等。你一定看过这些玩意儿,就好像是机器人写出来的东西,这些公司在向你发话,而不是和你对话。
  • 要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去和客户交流。解释问题时要让人觉得仿佛你就坐在他们身边。说话时要避免“专业化”和“商业化”的术语。
  • 东西是写给人看的,不是应试作文。不管你写的什么,都要自己大声地读出来,看看有没有和别人当面谈话时的感觉。如果没有,就想想怎样才能使它更加口语化。

需要避开的词汇

  • 在生意场上有些词汇永远不要去使用。它们不是那些不文明用语,而是“得”、“必须”、“不能”、“简单”、“只要”、“只有”以及“赶快”。这些词会损害交流。它们就像憎恨的代名词,为良好的互动交流埋下了一个个地雷,耽误了项目的进展。
  • 尤其是当你把这些词连在一起使用时:“我们现在就得把这个功能加进去,没有这个功能我们就不能做了,每个人都想要它,这只是小事一桩,所以应该很简单,你应该能够很快把它做出来。”就这么区区60个字,却可引出100种假设,这就是祸端。

越快越好是毒药

  • 不要再说“越快越好”了,我们知道了,这是明摆着的事儿,每个人都希望越快越好。
  • 当你事事要求别人“越快越好”时,你就是在表示每件事都是优先级别最高的,如果每件事都是急事,那就没有急事了。
  • 因此,慎用你的紧急命令,留到真正有急事时再说,也就是在那种如果无动于衷就会引起直接的巨大反应情况发生时再说。

第2962天:同时看几本书的体验

从前我看书都是一本一本看,这样有个不好的,如果遇到看一本很难啃的书,读到后面就感觉是在完成任务,只想早点把它翻完。

最近发现同时看两到三本书的体验会更好。比如在办公室可以看技术类的,因为需要敲代码;在别的地方(比如路上、吃饭、家里)可以看点其他的。

第2958天:《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摘录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是一本很赞的设计理念入门书,相当受益,我在看的过程中马上就有所应用:改了 blog wap 页面的对齐排版;公司篮球赛冠军奖杯的贴字排版。

这本书只讲了两个部分,一个是设计理念,一个是字体设计。设计理念讲了四个设计原则:对齐、对比、亲密、重复。亲密其实就是归类分组,重复就是一致性。 以下是摘录:

设计原则

  1. 本书指出了 4 大基本概念,几乎每一个精良的设计中都用到了这 4 个概念。这些概念非常明确也很具体。如果你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又怎么能进行修正呢?一旦认识了这些概念,就会注意到你的页面中是否已经应用了这些概念。只有找出问题所在,方能得出解决方案。
  2. 4大基本原则:对比(Contrast)、重复(Repetition)、对齐(Alignment)、亲密性(Proximity)。要记住,它们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只应用某一个原则的情况很少。
  3. Robin亲密性原则是指:将相关的项组织在一起,移动这些项,使它们的物理位置相互靠近,这样一来,相关的项将被看作凝聚为一体的一个组,而不再是一堆彼此无关的片段。
  4. 不要仅仅因为有空白就把元素放在角落或中央。避免一个页面上有太多孤立的元素。
  5. Robin对齐原则是指:“任何元素都不能在页面上随意安放。每一项都应当与页面上的某个内容存在某种视觉联系”。对齐原则要求特别小心,再不能像从前那样,只要页面上刚好有空间就把元素随意“扔”到那里。
  6. 如果设计中的对齐很明确,那么可以有意识地打破对齐,而且一定要表现出这是有意的。技巧就在于,打破常规对齐时不要怯懦,一定要干脆一些,要么全部采用一种方式,要么全都不采用这种方式。千万不要保守。
  7. 要避免在页面上混合使用多种文本对齐方式(也就是说,不要将某些文本居中,而另外一些文本右对齐)。另外,要着力避免居中对齐,除非你有意识地想要创建一种比较正式、稳重(通常也更乏味)的表示。并不是完全杜绝使用居中对齐,有时可以有意地选择这种对齐方式,但是不要把它做为默认选择。
  8. Robin重复原则指出,“设计的某些方面需要在整个作品中重复”。重复元素可能是一种粗字体、一条粗线,某个项目符号、颜色、设计要素,某种格式、空间关系等。读者能看到的任何方面都可以作为重复元素。
  9. 可以把重复认为是“一致性”。
  10. 如果一切都是不一致的,别人又怎么能知道某个部分是特殊的呢?如果一个出版物有非常好的一致性,则可以放入一些与众不同的元素,使读者真正注意到你希望他们关注的内容。
  11. 使用重复原则时,有时可以把一个元素从现在的设计中抽取出来,并根据这个元素创建一个新设计。这种方法很有意思,只需找到你喜欢的一个元素,然后随你摆弄它!
  12. 要避免太多地重复一个元素,重复太多会让人讨厌。要注意对比的价值(请看下一章以及有关字体对比的章节)。
  13. 对比是为页面增加视觉效果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很容易吸引读者去看一个页面;另外对比还能在不同元素之间建立一种有组织的层次结构。要记住一个重要规则:要想实现有效的对比,对比就必须强烈。千万不要畏畏缩缩。
  14. (请注意,可爱的小狗朝着与商店的名字相反的方向看。读者的眼睛总是随着页面上任何人或动物的眼睛看过去。所以要确保将读者的目光吸引到页面的焦点内容。)

颜色

  1. 色轮的基础是黄、红和蓝3种颜色。这些颜色称为三原色(primarycolor),因为这是唯一无法创建的颜色。也就是说,如果有一盒水彩,你知道可以混合蓝色和黄色来得到绿色,但是没有办法通过混合其他颜色来得到纯黄、纯红或纯蓝色。
  2. 由 12 种基本颜色构成的色轮。利用这个色轮,可以创建彼此非常协调的颜色组合。
  3. 色轮上相对(即完全对立)的颜色为互补色(complement)。由于它们如此对立,所以最佳搭配是一种作为主色,另一种用于强调。
  4. 彼此等距的三种颜色通常会形成一个让人愉悦的三色组(triad)。红色、黄色和蓝色就是一种极其流行的颜色组合,儿童产品通常都采用这种组合。由于这是三基色,所以这种组合也称为基色三色组(primary triad)。
  5. 另一种形式的三色组称为分裂互补三色组(splitcomplement)。从色轮的一边选择一种颜色,再在色轮上找出它对面的互补色,不过并不直接使用这个互补色,而是使用该互补色两侧的颜色。这样得到的组合会有一种更为细致的颜色边界。
  6. 类似色(analogous)组合由色轮上彼此相邻的颜色组成。不论组合两种颜色还是三种颜色,它们都有相同的基础色,这就形成了一个协调的组合。
  7. 纯色就是色调(hue)。向色调增加黑色就构成一个暗色(shade)。向色调增加白色就构成一个亮色(tint)。
  8. 实际上黑色并不是一种“颜色”。
  9. 单色组合(monochromaticcombination)由一种色调及其相应的多种亮色和暗色组成。
  10. 色质是指某种颜色的特定明暗度、深浅度或色调。
  11. 颜色往往要么是暖色(这说明,其中包含红色或黄色),要么是冷色(说明其中包含蓝色)。
  12. 不过,我希望你记住更实用的一点,冷色总趋于后退,而暖色是趋进型的。暖色不费多大功夫就能产生效果,红色和黄色能立即映入你的眼帘。所以,如果要组合暖色和冷色,一定要少用些暖色。由于冷色是后退型的,所以可以使用(有时则必须使用)更多的冷色才能产生效果或形成有效的对比。不要让冷暖色太过均衡!一定要充分利用这种视觉现象。
  13. CMYK代表Cyan(一种蓝色)、Magenta(一种红/粉红色)、Yellow(黄色)和一个Key色(通常是黑色)。利用这4种墨色,可以打印出成千上万种颜色,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也称为一种“4色处理”。(专业印刷作业可能还会用到其他颜色的油墨)。
  14. RGB表示Red(红色)、Green(绿色)和Blue(蓝色)。我们在计算机显示器、电视、iPhone等等上看到的就是RGB。
  15. 关于CMYK和RGB需要记住的是:需要印刷的项目应当使用CMYK。需要在屏幕上看的内容则应使用RGB。如果要在一个贵重的数字彩色打印机(而不是普通的4色印刷机)上印刷,可以咨询印刷机操作人员想要CMYK还是RGB中的颜色。
  16. 在 CMYK 和 RGB 之间来回切换,每次都会损失一点数据,所以最好用 RGB 处理你的图像,最后再把它们转换为 CMYK 。
  17. 新手设计的大多数传单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缺少对比,而且信息的表现没有层次性。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就希望让一切都很大,认为这样可以引人注意。不过,如果所有一切都很大,那么什么也不会突出,任何部分都无法吸引读者的注意。要有一个明显的中心点,并使用对比来组织信息,引导读者的视线浏览页面。
  18. 大多数人都通过查看标题来浏览新闻报道,所以要让标题清楚而明显。
  19. 报纸广告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太过拥挤。许多花钱在报纸上登广告的客户和企业都认为要把每一块空间都填满,因为每一块版面都是花了钱的。

字体

  1. 如果选择只使用一种字体,页面上的所有元素都采用同样性质的字体,这种设计就是协调的。也许你使用了某种italic字体,或者标题可能更大一些,还有可能使用了一个图片或一些装饰元素,不过给人的基本印象还是协调的。
  2. 如果在同一个页面上设置了两个或多个类似的字体,它们并非完全不同,但也不完全相同,这个设计就是冲突的。我见过无数的学生为了匹配页面上的某种字体,而去查找一种“看上去相似”的字体。这是错误的。如果把两种看上去非常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的字体放在一起,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出现这个问题。问题就出在相似性上,因为相似性是互相冲突的。协调是一个稳妥有用的概念,但冲突务必要避免。
  3. 这个世界上所有特性都依赖于比较才能显现。如果没有比较,则根本没有存在的前提。
  4. 不应该要求读者去努力寻找页面的内容,如重点、材料的组织、用途、信息流程等等,所有这些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在保证一目了然的同时,还可以让页面更漂亮!
  5. 字体对比有6种明确的不同方式:大小、粗细、结构、形状、方向和颜色。实际中很少只使用一种对比,一种对比的效果通常不能让人满意。大多数情况下都会结合并强调多种对比来加强效果。
  6. 不要保守。如果对比不强烈,看上去只会像是一个失误。
  7. Robin原则:不要把同一个类别中的两种字体放在同一个页面上。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是无法避免的。
  8. 千万不要在角落里放有角度的字体。
  9. 向右向上倾斜的字体产生一种前进的力量。向下倾斜的字体会产生一种反向的力量。有时可以充分利用方向所蕴涵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