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意外发现,商店助手的评价功能又被系统判断回了“体验评价”。
然后发现小程序搜索里又能搜到我们了。这才顿悟,去年突然搜不到我们的时候,就是被判断成了“交易评价”。
小程序这个评价体系挺尴尬的,只能二选一,体验评价和交易评价,明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就比如商店助手这个小程序,现在从交易评价切换到了体验评价,评分和评价都是半年前的,好像换了一个小程序似的。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2014 年,我们家迎来了第一位新成员。
2019 年,来了第二位。
二娃出生后,我请护产假在家带娃。有一天老板发消息给我,委婉表达了公司最近资金紧张,让我在家多休息一段时间。
二娃满月的时候,我去公司办离职手续,开始走上创造三娃的路。博客新增一个 Tag:在路上。
2020 年,三娃发布。
但是后面只迭代了半年,然后就放养了。
过了一年半,2022 年初,有兄弟来合伙,重新把三娃抱起来。
谁能想到,小半年后,三娃又被嫌弃了。这可怜的娃。
只可惜,和兄弟折腾了半年,又落空了,我再次回来抱三娃。这时已经是 2022 年底。
整个 2023,三娃终于享爱到了一整年的父爱。
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难以用言辞来表达对三娃的情感,只好用数据来表达。
2023 日活
3 月份开始,又分心了,只有周末才有时间带带三娃。
2024 Q1 日活
2024 Q2 日活
2024 Q3 日活
去年 12 月 7 日开始投搜一搜广告,一直没起量。
今年 3 月 8 日这天,数据突然好了起来。原以为只是昙花一现,不过这情形已经持续了一周,看起来可以维持一段时间。
从这周的情况来看,除去推广成本,营收是过去的三倍左右。只能感慨:
产品的尽头是推广,是流量,是销售。
这几天也在持续优化出价,从高到低,又从低到高。观察曝光次数、点击次数、点击率、点击均价、花费,以及注册转化、付费转化,发现并不是出价越高越好,要兼顾成本和转化率,找到一个适合产品的黄金价位。
去年服务商跟我提过一个“起量期”的概念:
新账户还在建立账户模型,腾讯给流量是逐步放量的,前期量少,后面会慢慢上升,逐渐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量。
这批关键词过了整整三个月才起量,真不容易。
既然起量了,当然要趁热打铁,再新增一批关键词。
2024-3-21 更新:
昨天突然掉量了。今天把出价提了一倍,也没啥效果。
想起了上周量大的时候,就算把价格砍掉一半,仍然不怎么影响曝光和点击。
我猜搜一搜竞价广告还是有人为干预因素的,可能有流量分发机制,并不单纯是出价的问题。轮到你的时候,出价低点照样有曝光;没轮到你的时候,出价再高也帮不上大忙。
那么,下一次要过多久才会重新轮到我呢?
p.s. 傍晚突然看到系统里多了这么一条广告,投放时间是 3 月 22 日全天。
问服务商,这是系统自动添加的?还是服务商添加的?服务商没有正面回复,只是让我别管它,对账户余额不会有任何影响。
越这么说,我越觉得这里面有猫腻,也可能是系统这两天故障了。
晚上再看的时候,这条广告已经被删除。
去年第一次投朋友圈广告的时候,踩了大坑,后来改投搜一搜竞价,效果比朋友圈好太多。
不过我还是不死心,听服务商说朋友圈广告也可以设置关键词,于是今天再试一下。
昨天下午 5 点左右开始投放的,截止目前数据不理想,转化率极低。不过设置关键词后,钱没那么快烧了。
观察几天看看,沿途优化下。
2024-3-16 更新:
同样的关键词,在搜一搜和朋友圈两个场景里,点击率天差地别。我猜原因可能是这样:
- 朋友圈,是人家刷着刷着看到一个广告,感兴趣的话就随手点进去。
- 而搜一搜不一样,搜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寻找目标,而不是“随手”。
- 这是本质的差别。
- 朋友圈,更多的可能是品牌宣传,让公众了解你的品牌,不能单纯用点击率和转化率来衡量朋友圈广告的价值。说直白点,这是个烧钱的地方,而且你还不知道底在哪。
这两天大致评估了需求,又看了仓库的现有代码,技术选型从 vue 到 react,从 web 到 小程序。
可以开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