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for : 童年

掉牙日

晚上 10 点多,你突然说有颗牙要掉下来了。

我一看,果然下面有一颗门牙就只连着一丢丢了。这颗牙松了大概有一个月。

我说要不要帮你拿下来。你坚持要让它自己自然掉下来。

过了几分钟,真的掉下来了。

你拿到水槽冲洗,想收藏起来,结果一不小心被水冲走了。

你很扫兴。但是过了几分钟,上面那颗松了更久的门牙也突然掉了。你瞬间变开心。

这时我突然发现,水槽下水道的口子边沿有个白色的东西,很像前面掉下去的牙齿。我们一起合作,你打手电,我用压线和镊子,好不容易弄出来,一看,原来是白色的像饭粒一样的东西。

你以前问我,掉牙是不是会很痛,像拔牙一样?

现在知道了,就像秋天树上掉树叶一样。

一路纠错的教娃跳绳

记录这个,主要是因为,后面二娃用得上。

1. 需要花时间

上大班后,幼儿园开始教跳绳。眼看别人家的孩子都会跳了,我们家这个我还是比较放任,跟当时自己的工作也有关,只有周末才在家里。

过了一个多月,我离职回家,带娃的时间多了些。有一天突然心一狠,决定教他跳绳。

接下去一段时间开始了魔鬼训练,基本上每晚都练到九点半,通常都练超过 30 分钟,最多的时候将近 60 分钟,这样只花了一个星期,就能连续跳十几下了。

这一阶段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速成方法,只有多练习。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大人不能太心急。我就有点心急了,必须反省一下。

娃在这个阶段会面临两个问题。

2. 纠正同手同脚,学会跳一下

第一个问题是同手同脚。就是甩绳和起跳同时进行,这样一下都跳不了。

这时可以让娃把绳子合起来,只在身体的一侧甩绳。也可以大人拿着绳子在娃的身体一侧甩绳,让娃掌握节奏来跳,感知什么时候该起跳。

3. 纠正手脚不协调,学会连续跳

第二个问题是手脚不协调。

娃学会跳一下后,每跳一下会停下来,不能连续跳。

这时要引导娃连续甩绳,这样就可以带动连续起跳。

仍然可以用前面的方法,就是在身体一侧连续甩绳,让娃跟着节奏连续跳。

4. 纠正手高手低,连续跳更多

学会了连续跳,娃很有成就感,单次从十几下到三四十下就比较快达成。但是后来发现很难超过 50 下,总是会绊脚,而且都是绊到同一只脚。仔细观察后,发现是一手高一手低的原因。

这个问题还挺严重,尝试了至少两个月,纠正不过来。后来我想起武侠小说上的,要练新的功夫,就要忘记旧的功夫。

于是在接下去大概八九个月的时间,让娃停止跳绳。因为疫情休学半年,大班下学期没上,所以是彻底的没练习。中间过一两个月也会让娃跳一跳,看看还会不会手高手低。

上一年级后,刚开学就要求跳绳。这时我惊讶的发现,不会手高手低了。

提醒一下,我这个方法没有通用性,大家了解下就行。关键还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很多的。

5. 纠正脚尖垫太高,更节省体力

不过由于很久没练习,一开始仍然停留在四五十下。

另一方面也和体力有关,但又好像不只是体力的问题。后来仔细观察,发现是跳的时候脚尖垫得太高了。就像跳芭蕾舞,一定是很费体力的。

而且他落地的声音比较大,这也是错误姿势造成的。

上网搜了下,正确姿势应该是前脚掌落地,而不是脚趾头落地。

知道了问题,又要纠错了。不过这次没有手高手低那个麻烦,纠错时间花得比较短,大概半个月到一个月,虽然还是偏高,但是已经比之前好了不少。

这个问题解决后,一口气最多能跳到 100 下。后面发现又上不去了。

6. 纠正手长手短,进阶及格线

这一次进阶的阻碍是手长手短。一只手伸得长一点,一只伸得短一点。

然后又是纠错。

这个纠错花的时间也短,基本上跟他说了之后,没怎么刻意练习,在半个月里,跳着跳着就好些了。稳定保持在及格线以上。

一年级男生及格线是 109。

7. 尝试跳低一点,进阶优秀线

进入 11 月后,娃跳绳就不是很费劲了,体力也不是问题。

这里要特别注意一点,其实单说体力是足够的,体力不支的主要原因还是错误姿势所造成。

最近半个月偶尔一口气可以跳到 140。上周末尝试跳低一些,有一次跳到 152。

一年级男生优秀线是 149。

8. 偶尔大奖激励,小宇宙爆发

激励的方式很多,不过我觉得不能经常用,尤其不能变成家常,那样可能会成为依赖。

我印象中用过两次,两次都是偶然。

一次是从 50 几下到 80 几下。

有一天生病请假,娃很开心,可以不用去上学。

第二天晚上,我说,如果今天能跳到 100 下,明天就不用去上学。

娃显然对 50 下和 100 下没有明确的概念,一口接了战书。翻一倍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却出人意料的跳了 80 几下。

第二次是从 142 下到 152 下。

那天跳到 142 后,我趁热打铁说,如果能跳到 150,就能买 150 块的东西,一下一块钱,但是要保持接下去一周每天都到 150 以上。

顺便跟他说,如果想跳得更多,就要再跳低一点。

这回一点就通,跳低的感觉非常好,一口气一分钟跳了 152。

这种超级大奖不能经常用,偶尔用用更显威力。

9. 最后

从九月开学到现在,不到三个月时间,从 40 几到 152,我觉得效果算是不错了。总之是一路纠错。

这段时间发现,跳着跳着,娃就长高了。调整一下绳子长度,跳起来轻松不少。

长高了,也进阶了。

2021-12-07 更新:

鞋子很重要

娃教我写字

1

娃今年上一年级。刚开学 10 来天的时候,娃的语文老师就建议我给娃报个书法班。

当时问了娃想不想报。娃说不想,我就没给他报。这个事还记过日记

昨天老师又说起这个事,这次是让娃带口信。

2

老实讲,娃在班上真的是书写最差的,我感觉没有之一。最近的期中练习试卷基本都是书写扣的分。这个分数如果是智力的原因,那我会在意,而由于书写扣的分,我不会很在意。

我一直坚持一条理念:

日常的基础技能,不需要让娃刻意练习,只要自然成长就行。有的技能学得快,有的学得慢,都是正常的。

需要花更多时间的,是让娃保持思维活跃。通俗的讲,就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甚至有些是超出可接受范围的),让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比如两岁半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娃突然说不想穿纸尿裤睡觉,然后从那天开始就没再穿过。这种技能不用刻意练习,不同的娃,学会的时间点不一样。

比如昨天晚上吃完饭,娃突然坚持要洗碗,然后收拾桌子 + 洗碗,完成一整套,边洗边唱歌,high 得很。这个事情如果刻意让他做,效果远没有他自己想做来得好。当他想做的时候,我趁机引导就行了。

我想,写字应该也是一项日常技能,随着时间线拉长,慢慢就能学会,没必要刻意花时间去学。当然确实很可能会相对慢一些。

3

每次接娃放学,总会看到有几个大人在接好多个学生,排成队。

刚开始我以为是接去坐校车,后来实在好奇,就问了下。

结果人家告诉我,他们是补习班的老师,是接去上书法班。

我当时就觉得不可思议,大好的童年,放学不回家玩泥巴,还要直接被接去继续上补习班,打死我都不会接受。你就想想吧,如果你是娃,你想不想过这样的生活?

4

按我坚持的理念,我是不会给娃报这个补习班的。但是不上补习班,书写成长确实慢,那怎么办?

昨晚带娃做完作业,我下意识的在田字本上写字,跟娃说:“我写一个,你写一个,看谁写得好。”

娃说,好。

写什么字呢?

刚学了“了”,那就写“了”吧。

没想到我刚写完一个字,娃就像小老师一样拿起红笔给我画圈批改,说这里不对,那里不对。

你们不知道我当时有多窃喜。

娃是知道理论的,就是纸上谈兵,实践不行。这很能理解,嫩娃能有啥经验。

这下好了,我趁热打铁:“以后我们放学每天就写一个字,或者两个字,每个字写一行。你批改我的,我批改你的,看谁得分高。”

娃欣然答应。

其实说起理论,我真不如娃。我俩这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以前没有认真和娃一起学写字,确实是我的错。希望这项“每天学写一两个字”的计划可以持续一段时间。

5

这个事让我联想到 Neo 老师前段时间发的一个国外视频,内容是关于鼓励学生的。

有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 20 道题,一位学生错了 18 道。老师给他批了个 +2,以及一个笑脸。

学生很纳闷,我错了 18 道,怎么还能收获笑脸?

老师说,你对了 2 道,所以我给你 +2,比之前错了 20 道有进步啊。

看,这就是鼓励。假如老师批了个 -18,那对学生来说真的是相当崩溃。

不用跟人比,跟自己比就行。有进步就是好的,哪怕进步慢。

6

学写字大概也类似。让娃批改大人的字,其实是在考验娃掌握的知识,同时又能让娃感到有趣,满足他当小老师的小欲望。

表面上是他教你,其实他已经无形中巩固了知识。

7

最近发现娃其实并不是很在意成绩,不管成绩是好还是差。

成绩的高压意识都是大人灌输的,娃才是真正的重视过程不在意结果的生命体。

这不是很多大人做梦都想达到的境界吗?

向娃学

昨天看到王兴的一段视频,说人类学习有几种方式,一种叫“往前学”,就是向长辈学习;一种叫“平行学”,就是向同辈学习;但有可能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社会,就是“向下学”,向更年轻的人学习。

最近受娃影响,脑洞有点大。

所以我想补一句,也有可能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时代,就是“向娃学”,家长向孩子学习。

失败教育

今天带娃去野生动物园,因为项目比较多,最后发现还有一个亲子乐园没来得及玩,娃很沮丧,耍脾气。

这时候说下次再来玩是不管用的。

忽然想起以前看过一篇关于“失败教育”的文章。于是跟娃说:生活不会总是跟你想的一样,总会有不如意的时候,闹脾气是没有用的。

一年级的娃当然听不懂。

然后换了一个比喻跟他说:就像你班上总会有成绩比你好的同学对不对?

别说,这句话娃还真有点听懂了。

时常会看到有孩子遇到挫折跳楼的新闻,大概就是失败教育没做好。做成功教育的太多,很少听见失败教育的声音,因为不入流。

娃的 KPI

今天在娃的班级群里被老师点名,说小孩字写得不好。

放学后娃把老师的话带回来:“老师叫你给我报个书法班。”

我问:“你想报吗?”

娃说:“不想,但是老师叫我跟你讲。”

所以我暂时不会给娃报班。才开学这么几天,就急成这样的话,以后怎么办?

今天在思考一个问题,总觉得报一些补习班是在完成老师的 KPI,在课外,我还是希望娃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的兴趣上,这才是他自己人生的 KPI。

当然,这不代表不做作业或者随便应付作业,这完全是两码事。只是在思考课外时间分配比例的问题。

2020.09.13 更新:

今天发现通过“坐标系”的概念来教娃写字还挺不错。娃在最近的编程课上正好学到坐标系,而田字格的中心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坐标系,根据范例每个笔画在虚线上的位置(在坐标上的第几个点)来定位,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字的结构不会歪得太离谱。

欲突破,先自破

昨天想了个趣味学跳绳的方法。每达到一个目标进入下一关,每过一关画下一关的图。抓住娃的好奇心,很有效果。期待地上被画满的壮观时刻。

另外,去年刚学会跳的时候,总是一手高一手低,很难跳更多,想了不少法子纠正不过来。后来想了个奇招,停止学习。我记得武侠里学某个神功的时候是要忘掉过去所学。当时家人和朋友都投来质疑的目光,过了半年,再次拿起跳绳,不再一手高一手低了。

欲突破,先自破。

202009031002

PS. 今早出门前你说了句:上小学有个好处,不会被爸爸骂。

回南京看看

前阵子听说母校要拆了,不少校友纷纷回去看最后一眼。我也回去看看,顺便带娃旅个游。16 号出发,21 号回来。

在南京上了四年学,工作一年半,可以说是半个故乡,但是玩过的地方是真的很少,吃过的地方就更少了,所以出发前特地在校友群咨询了一阵。

到南京是晚上,裕灿同学给我们接风,第二天才去学校。看起来学校已经荒废多年,曾经鸳鸯无数的湖心岛,如今只剩下了一池绿荷。

20200817-1

足球场的草长到了膝盖。

20200817-2

当年的教室还是老样子。

20200817-3

这次班上回校的就三个人,启良、小庙和我,有点凄凉。小庙是我从杭州拉过去的,启良在南京工作(好像是班上唯一在南京工作的)。晚上一起吃完饭就各自散了,启良回家,小庙回杭州,我回酒店。聚散不过如此。

回故乡就是好,熟人多。白天带娃玩,晚上找同学朋友吃饭。见到了几个 19 年没见的老同学,玩了几个 19 年前玩过的老地方,雨花台、博物院、老门东、中山陵、玄武湖(其实博物院和老门东我也是第一次去)。最让我吃惊的事发生在中山陵,娃一口气登顶了。

20200819-1

还有一天吃完晚饭,任颖阿姨问娃要不要去家里坐坐,结果娃毫不客气的说要。我不好意思说的话,娃帮我说了,真好。

这次出游发生一些变数。第三天的时候,Jason 在某个小群里说请了年假不知道去哪里玩。我说正好,来南京吧。于是这厮次日一大早就打个高铁从杭州来南京了,到站的时候我还没吃早饭。下午我们先去了老门东吃吃吃,然后去中山陵爬爬爬。

从中山陵下来的时候,两人突然聊到叶子,于是临时约叶子一起吃饭。叶子怪我没有提前说,都没时间化妆打扮一下。

原计划 20 号回杭州的,结果娃舍不得他的新朋友,赖着不肯走。

20200820-1

没辙,问他晚上是不是要和新朋友一起住,满口答应。于是把娃丢在同学家(这次出来实在是惊扰到裕灿同学了),我和 Jason 又去找叶子吃晚饭,原因是前一晚没见到她的巴哥,实在想见一见。叶子当然又埋怨怎么又没有提前说。嗯,只怪变化太快,来不及说。

不料 Jason 和 Saad 一见如故,聊 python 聊得相当起劲。我一直觉得 Jason 英语挺 6 的,发现确实 6,不过还是 6 不过叶子,叶子已经 6 到了想表达啥就能随意表达的境界,环境还是重要。

在南京这几天过得很愉快,都有点乐不思杭了。正如 Saad 第二天发来的微信:祝你在南京过得令人难忘。

补充一下,准备去南京的前几天,一直在犹豫是开车还是坐车,总担心路上充电不方便。纠结了几天,决定开车。确实方便很多,高速服务区也都有充电站。不过也付出了一些代价。

刚入南京时,发现红绿灯的秒数特别大,看着贼舒服,很养眼。然而接下去几天有点傻眼,路况有点复杂,到处施工不用说,主要还是行人多,电动车多,而且有些路口还得找一下红绿灯挂在哪。吃了几个罚单,几天下来感觉车技飙升。

适当玩点优秀的游戏可能有助激发灵感

早上五点多迷迷糊糊突然被一个想法惊醒,拿起手机哗啦啦记了将近一个小时。

有一段时间没有发生这种大清早被灵感惊醒的情形了,莫非是这两天把积灰了大半年的 xbox 重新翻出来玩的缘故?

翻出来后下的一款游戏,名字叫蜡烛人。娃上手这款游戏还有难度,不过他喜欢看我玩,也老是催我玩。每天晚饭后玩半个多小时的样子。

你头痛了吗?

FDE1CF03-80C4-48CC-B476-E7308B866A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