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没写,早忘记要怎么写 OKR。
这种吹牛逼的事,真的太适合让 AI 来干。
这么多年没写,早忘记要怎么写 OKR。
这种吹牛逼的事,真的太适合让 AI 来干。
节后第一天上班。除夕前一天干的活还在脑子里,好像就是昨天一样,直接续上了。
前天晚上住酒店,寻思着一个春节没动了,于是打算做做深蹲。不料刚蹲了 40 个,右边大腿开始抽筋。
真是吃惊不小,想我平时可是能干三四百个的。
于是改做俯卧撑,也吃力。
看起来肌肉不适合放长假。
不过今晚再试一下,好些了。需要过渡下。
今天回杭州,本来打算在火车上看一本书。
看了 100 页,休息一会,当我再次掏出手机,打开部落,临座的兄弟凑过来问:几本了?
紧接着他亮出他的手机,也在玩部落。
必须加好友啊。玩部落十一年,头一回在火车上遇到战友。
以前教练和我说过,我也没当回事。
今天喝点酒,感觉比同桌人上厕所的频率高,而且每次放空后,都感觉头和胃会舒服一些。
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加快代谢速度了?
今天在火车上看完了《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有这么一段很提神,这也是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
对一些把任何内容都同等重视的读者来说,这样的书还是一团迷雾。他们在阅读时不管是快或慢,都以同样的速度阅读全书。而这通常也意味着所有的内容都不太重要。
细细品味一下,这段真是博大精深。
重视每一个字,就意味着每一个字都不重要。
同样的,当个人的或者公司的每件事都把优先级排得很高,那意味着没有一件事是真正高优先级的。
还有一段也很提神,和作者共鸣了。
我以前读书都是碎片时间读,发现那样效率极低。今天有大段时间读,读着读着发现还是要一口气读完。
但是好奇怎么这本书的作者没有提到这一点,我很想看到作者有写这点,以便验证我的体会。
直到看到这一页。
阅读故事书的第一个建议是:快读,并且全心全意地读。理想上来说,一个故事应该一口气读完,但是对忙碌的人来说,要一口气读完长篇小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不过,要达到这个理想,最接近的方法就是将阅读一篇好故事的时间压缩到合理的长度。否则你可能会忘了其间发生的事情,也会漏掉一些完整的情节,最后不知道自己在读的是什么了。
共鸣共鸣,这真是主动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