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早上在园区车库充电,账户余额不足,只充了 3 块钱就停止了。
中午重新去充,发现中午的价格这么喜人。从那以后,我都选择中午去充,晚上下班正好取车。
比起 ¥1.8/度 的超充,这就好像不要钱的一样。
再次见到 Nico,是在元宵节后的第三天,相约在火车东站碰面,去南京。同行的还有 Jimmy。
Jimmy 是 Nico 的前同事,搞了个 AI 项目,拉 Nico 入伙。Nico 又拉上我。因为开发团队在南京,这次去南京主要是大家见见面认识一下。
2022 年中跟 Nico 合伙折腾一个项目,只经历半年光景就宣告失败,我俩各自散去。我依旧回去捣鼓微商店项目,而 Nico,整个 2023,只知道他一直在家撸铁,给我的感觉,他的工作就是撸铁。
时隔一年,到底还是闲不住了。
这个 AI 团队人不多,不到十个人,部分全职,部分兼职。全职的也是灵活办公,比如我就是居家办公。
最初的一个月,我以看为主,了解熟悉业务,也没领工资,但内心是鸡血满满的。
真正开始动手干活,是在四月份。也是从这个月开始,时隔五年再次开始领工资,虽然不多,但对于负债累累的我来说,已经算得上是意外之财。
可惜打鸡血的日子并没持续多久,渐渐有一种施展不开手脚的感觉。可能是项目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又或是 AI 这个方向本身就充满不确定性,客户的付费意愿也很低。
6 月的一天,Nico 突然跟我说入伙了另一个朋友的公司。
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我也跟着彷徨起来。这一彷徨,就彷徨了一个暑假。项目的不确定性是一方面,家庭经济压力是一方面。
8 月底,艰难地做了一个让我自己都没想到的决定。给老婆买了辆电瓶车,以后接送两个娃的任务就交给老婆了。生活把我逼得退无可退。
但其实我心里是很不放心老婆接送娃的,直到 9 月底的一阵台风打消了我的顾虑。那天我正在房间里工作,老婆刚出门接大娃,紧接着就是一阵滂沱大雨。最担心的就是电瓶车遇到这种天气,还好大雨只下了十来分钟,也正好是在校门口等放学的那间隙。后面两人安全回来,大娃鞋子裤子湿了,看上去情况也还好。
从那以后,我觉得老婆在接送娃这件事情上超出了我的预期。
Nico 一边叫我准备简历的 PPT,一边让我着手调研公司的一个新项目。几个月前公司尝试过这个项目,但是没有落地。
那几天正好是中秋假期,我在家里把这个抖音小程序的页面做了出来。但是静态页只是第一步,真正复杂的是对接抖音的交易。
接下去的几天,持续地给自己打鸡血,磕文档,后端用抖音云,竟真的一个人把链路走通了。
一场实战,胜过一份包装漂亮的简历。
在 9 月的最后三天,我带上被子和背包,在公司附近租了个简约的单间。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当我租好房间,下楼买生活用品回来,走到单元楼的口子上,心里仍然在后悔自己前两年没有在价位好的时候把股票卖掉,以致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
出人意料的是,这念头就像闪电一样,在我跨入单元楼的电梯后突然烟消云散,并且从那以后,至今都没想过这事,就好像刹那间原谅并接纳了失败的自己。时隔多年终于和这件事做了个了结。
失去一样东西,就会得到另一样东西;失去一份经历,就会得到另一份经历。
第二天去公司办入职手续,又想起前些天跟 Nico 说的那句话:“家里都安顿好了,可以放心出去搞事业。”
在公司这三个月过得相当充实,晚上基本上都干到九点左右,有时会更晚,有时周六加班。因为就住附近,十来分钟的车程,所以睡眠有保障,比在家里能多睡一小时左右,人的状态也慢慢变好。刚开始那些天,一到下午就犯困,后面状态稳定后很少犯困。
协作密切的两位同事相当 nice,几乎是我职业生涯中合作最愉快的两位同事。前端其航、后端益铭,遇到你们,无比幸运。
这段日子作息也很规律。周一早上到公司,周一到周四 9 点上班 9 点下班,周五晚上回家。从家到公司大约一小时的车程,开车比较累,无法保证好的工作状态,这是我选择在公司附近租房的原因。
租的房间很小,大约只有六七平米。一张床,一张桌,一张椅,一个衣柜,一个床头柜,剩下一个两平米左右的活动空间。每晚回到住处,健身、写日记、处理堆积的提醒,再玩玩手游。渐渐的,又重新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
不过,到了周末,我会秒变全职爸爸。公司这一点挺好,周末的时候基本不会收到工作上的信息。现在的我,宁可周末在公司加班,也不想在陪家人的时候因为要时刻惦记工作而分心。正如专心工作的时候,不想因为家里的事而分心一样。
刚入职那会,有一次和老板聊天,我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家是家,公司是公司。老板很好奇,追问我为什么。我说出了这些年居家办公的体会,家不像家,公司不像公司,工作日不像工作日,周末也不像周末。
现在这样真的很幸福,可以专注地工作,专心地陪家人。可能,这是要上了年纪才会有的体会。
上面有提到健身,确实很有必要专门花一节文字来记述今年身体发生的变化。
今年第一次感知自己身体发生逆生长式的变化,是在 4 月份体检时,十八年来一直偏高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数值正常了。
在那之后,好现象不断。
拉伤两年的腿接近康复。
生理曲度变直好几年的颈椎,恢复了生理曲度。
最生猛的其实是洗冷水澡。这件事我在年轻的时候都没胆尝试。今年,从 7 月 1 日开始,一直保持到现在,就算是气温零下的日子,也没能动摇我的这个新习惯。
因为洗冷水澡,加速了全身血液的流通,冬天不太会感到冷,手背的血管也不再起疙瘩。
俯卧撑、深蹲、爬楼、压腿、颈椎操、冷水澡,看上去并不需要太过花哨的健身项目,重要的是日复一日的执行,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前几天跟 Neo 还有 Jason 吃饭,听说我可以做 400 个深蹲,Neo 惊叹地表示,将来一定要把“能做 400 个深蹲”这件事写进我简历里。
而我也在思索一个问题,35 岁以后,真的就失去竞争力了吗?
无论这观点是低俗还是高尚,似乎都与我无关,因为我现在只觉得自己重新拥有了一颗 20 几岁的心脏。
没什么词比“重启”更能概括我的 2024。
只有失败者才需要重启。重启身体,重启灵魂。
就好像走过了一个轮回,从此有了新的使命:重活一次,活得更好。
在最近这些平静的日子里,我脑海里依旧忘不了 2023 的末日场景。
忘不了贷款逾期被催债机构打爆家人电话,厚着脸皮四处借钱。问老同学,问老同事,问最亲的亲人,甚至问民间借贷,指望还进去后能再借出来,结果还款后非但没能再次从银行贷出来,反被中介坑了一把。
忘不了那几天去幼儿园接二娃放学,看着娃欢快地在小土坡下的几个洞里钻进钻出,欢快地踩着脚踏车向我冲来,而我只能强颜欢笑,然后举头茫然地望着无际的天空。只是,任凭我再怎么望,天还是天,我还是我,愁也依旧是愁,望不见未来,倒是把眼眶给望湿了。
感谢经历的这些苦难,感谢雨过天晴后被洗得湛蓝的天空。没有这些经历,我不可能写出今天这些文字;没有经历这些苦难,即便再给我一笔财富,我仍然不可能珍惜。
感谢 Nico,感谢 Jimmy,感谢 Nascent,感谢你们在我生命中留下这一抹无比珍贵的印记。
2024 日记选
创业
童年
健身
其他
感冒四天,今天算是好了。
感冒这几天没健身,晚上正好有时间写年终总结。连写三晚,今晚脱稿。
今晚难得跟周总叙叙旧,上班地点隔得不远。
这个年纪还有班上的中年人,不多了。
想起那句话:996 是福报。
上午公司只有几个人戴口罩,下午听说有个同事确诊甲流,一下子一半人都戴口罩了。
六年前带大娃玩《精灵与森林》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转眼二娃已经到了大娃当年的年龄。不一样的是,当年是我带大娃玩,现在是大娃带二娃玩,让我想起那句老话:长兄如父。
其实游戏一直在 xbox 里,二娃也知道有这么个游戏,但以前就是不来电。这几天忽然来电,说明这游戏到五六岁真就可以上头了。
玩完第一季,又开始玩第二季。第二季我也没玩过,打斗场面看上去更炫酷。
这游戏,能增进兄弟感情。如果是别的单人游戏,俩人会抢着玩,但是这个游戏,很多操作是二娃完不成的,他就很想看大娃玩。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在边上看别人玩小霸王,其实也挺过瘾的。
今天拿成绩单,大娃班主任说娃这学期退步很大。
其实我看也还好,不至于很大,就是可能老师给的预期高了。
娃昨天问我,如果数学没考 90 分以上,我会不会骂他。
我就说,没考 90 分以上你也还是我儿子啊。
没想到今天还真拿了个 88。
今年出去上班后,娃的学习就靠他自己了。没什么比活下去更重要。
不报希望,何来失望?
人这东西,一旦开窍,就是一匹脱缰的黑马,无论是在什么年龄。
耐着性子,等你开窍。
还好早上定了个闹钟,抢完后过几分钟就没了。
挺想不明白的,基础设施投入这么多年,一到春运就像回到 20 年前。
邪了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