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娃今年上一年级。刚开学 10 来天的时候,娃的语文老师就建议我给娃报个书法班。
当时问了娃想不想报。娃说不想,我就没给他报。这个事还记过日记。
昨天老师又说起这个事,这次是让娃带口信。
2
老实讲,娃在班上真的是书写最差的,我感觉没有之一。最近的期中练习试卷基本都是书写扣的分。这个分数如果是智力的原因,那我会在意,而由于书写扣的分,我不会很在意。
我一直坚持一条理念:
日常的基础技能,不需要让娃刻意练习,只要自然成长就行。有的技能学得快,有的学得慢,都是正常的。
需要花更多时间的,是让娃保持思维活跃。通俗的讲,就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甚至有些是超出可接受范围的),让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比如两岁半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娃突然说不想穿纸尿裤睡觉,然后从那天开始就没再穿过。这种技能不用刻意练习,不同的娃,学会的时间点不一样。
比如昨天晚上吃完饭,娃突然坚持要洗碗,然后收拾桌子 + 洗碗,完成一整套,边洗边唱歌,high 得很。这个事情如果刻意让他做,效果远没有他自己想做来得好。当他想做的时候,我趁机引导就行了。
我想,写字应该也是一项日常技能,随着时间线拉长,慢慢就能学会,没必要刻意花时间去学。当然确实很可能会相对慢一些。
3
每次接娃放学,总会看到有几个大人在接好多个学生,排成队。
刚开始我以为是接去坐校车,后来实在好奇,就问了下。
结果人家告诉我,他们是补习班的老师,是接去上书法班。
我当时就觉得不可思议,大好的童年,放学不回家玩泥巴,还要直接被接去继续上补习班,打死我都不会接受。你就想想吧,如果你是娃,你想不想过这样的生活?
4
按我坚持的理念,我是不会给娃报这个补习班的。但是不上补习班,书写成长确实慢,那怎么办?
昨晚带娃做完作业,我下意识的在田字本上写字,跟娃说:“我写一个,你写一个,看谁写得好。”
娃说,好。
写什么字呢?
刚学了“了”,那就写“了”吧。
没想到我刚写完一个字,娃就像小老师一样拿起红笔给我画圈批改,说这里不对,那里不对。
你们不知道我当时有多窃喜。
娃是知道理论的,就是纸上谈兵,实践不行。这很能理解,嫩娃能有啥经验。
这下好了,我趁热打铁:“以后我们放学每天就写一个字,或者两个字,每个字写一行。你批改我的,我批改你的,看谁得分高。”
娃欣然答应。
其实说起理论,我真不如娃。我俩这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以前没有认真和娃一起学写字,确实是我的错。希望这项“每天学写一两个字”的计划可以持续一段时间。
5
这个事让我联想到 Neo 老师前段时间发的一个国外视频,内容是关于鼓励学生的。
有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 20 道题,一位学生错了 18 道。老师给他批了个 +2,以及一个笑脸。
学生很纳闷,我错了 18 道,怎么还能收获笑脸?
老师说,你对了 2 道,所以我给你 +2,比之前错了 20 道有进步啊。
看,这就是鼓励。假如老师批了个 -18,那对学生来说真的是相当崩溃。
不用跟人比,跟自己比就行。有进步就是好的,哪怕进步慢。
6
学写字大概也类似。让娃批改大人的字,其实是在考验娃掌握的知识,同时又能让娃感到有趣,满足他当小老师的小欲望。
表面上是他教你,其实他已经无形中巩固了知识。
7
最近发现娃其实并不是很在意成绩,不管成绩是好还是差。
成绩的高压意识都是大人灌输的,娃才是真正的重视过程不在意结果的生命体。
这不是很多大人做梦都想达到的境界吗?
发表评论